渭南日报 记者 吕佳 通讯员 王鹏越
这是不忘初心的再出发,这是牢记使命的勇担当。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基层党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殷殷嘱托,坚持“党建引领、服务跟进”的基本方略,强基固本、筑牢堡垒,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砥砺奋进、以干破难,各领域基层党建纵向有提升、横向有进步,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落实上提供了坚实保障。
强基铸魂 擦亮基层党建“新名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善于用那些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来洗涤心灵、净化灵魂,让初心永不蒙尘褪色,让信仰永远保质保鲜。”“七一”前夕,在合阳县举办的“品读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读书分享会上,一位分享者在朗读《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时热泪盈眶地说道。渭华起义教育基地、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富平县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百年历史的余音久久回荡。行走在秦东大地,踏进一处处革命旧址、瞻仰一件件红色文物、聆听一个个英雄故事,红色文化带来的是无比深沉的自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市组织部门着力发掘渭南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永远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着力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渭南大地持续推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制度机制,细化抓实“14+2”专项整治,建成以渭南革命历史为主线的《奋斗之路展》,教育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推进全市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建立办实事项目16类837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6万余件。
着力推动重大党建工程。实施党建“留心护根”工程,建立“12345”快速响应服务平台,推行全域网格化治理,建立“一号受理、一网通办、接诉即办”服务体系,留好为民服务的“初心”,护好干群关系的“根基”,这一做法被新华社深度报道。全面推进“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以大聚合强党建行动为统揽,统筹推进支部创品牌、党员亮身份、好班子好干部考评、党建引领“四项活动”,打造了“渭好办”星级机关、“一呼百应”社区、“五创兴企”国企、“领军之星”两新组织等一批党建品牌,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强化引领 串起乡村振兴“全链条”
“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美丽村庄、乡村治理开展星级村党组织创建,打造标准化创建‘升级版’,评选表彰第一批五星级村党组织60个;实施‘支部点亮’行动,让党员群众白天看见红旗、晚上看见党徽,全市已完成第一、二批1206个村整改提升……”今年6月28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通报的我市“红色引擎”专项行动“成绩单”,引发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建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我市组织部门紧盯农村党建工作,着眼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统揽,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党的肌体“细胞”更加活跃。
聚焦组织建设,持续建强堡垒。聚焦“五个基本”发力,持续推进“组织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在全省开展“五个规范”标准化建设,在农村开展“争百强、创示范,村村达标”活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77个,先后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10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村130个,2021年初基本实现村村达标。
聚焦干部队伍,持续优化提升。2021年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实现班子年龄降、学历升、带富领富人数升、年轻干部人数升、党员占比人数升的“一降四升”目标。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9.6%,带富领富人员占比88.7%。镇党委换届严格执行“两审三严四不通过”,对“五类人员”进班子等条件严格把关,选出了好干部、配出了硬班子。实施“红色引擎”组织振兴专项行动,新选派950名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稳定“四支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集体经济,持续打牢基础。脱贫攻坚期间,坚持组织链、队伍链、指挥链、人才链“四链聚合”抓保障促脱贫。2021年,市委组织部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强化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推广“村党组织+”等十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集体经济组织2071个、联合党委35个,打造38个重点村、13个红色村,涌现出蒲城县党定村、白水县美华果业等一大批“探路先锋”。
统筹推动 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一手递材料,一手拿证照。”韩城市新城街道重阳片区政务服务站里,申领营业执照的市民只需跑一个窗口就可以便捷办理,在家门口轻松“解锁”政务服务。这是我市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提升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轴心”作用,着力在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上下功夫,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综合施策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城市基层党建6个领域7个标准化建设《办法》,完成28个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和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全面理顺中小学校、公立医院领导体制。打造了30个“一呼百应”社区党组织。在城市街道推广“三事”工作机制,社区全面推行“轮值主席制”“五小服务”,小区推广“一个中心、三方共治”“红色物业联盟”,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加有序、有力、有效。
扎实开展支部创品牌活动。着力提高机关治理效能,创建市级“渭好办”星级机关党组织30个。围绕工业倍增、产业兴城,把提高企业效益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国企党建“四创”主题活动,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增强“党旗飘校园红”“渭南卫健党旗红”品牌效应,强化各领域党建引领作用发挥。
稳步实施“两个覆盖”质量提升行动。深化“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创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五星级党组织27个,组建党建联合体29个,“两个覆盖”质量持续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排名全省第一。制定《渭南市“四促四解”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提出破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13条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小空间、大能量”辐射带动作用,先后打造了万达、吾悦、信达、华山禧悦巷子等9个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初步构建了“党建带商圈、发展兴商圈、商圈促发展”新格局。
真抓严管 党员教育管理扎实有效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年轻,我来!”
“请提前打开二维码,做完核酸的居民请勿逗留!”
“您要的药我买来了,我放在小区门口!”
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日夜兼程,用勇毅和坚守,用付出和奉献,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掰腕,用“党旗红”护卫了全市人民的“健康绿”,在秦东大地上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我在阵地在”的战“疫”之歌。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我市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着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涌现出了党的十八大代表雷洋洲、十九大代表贾向东,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雷温芳,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耿建民、全国劳动模范吉章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王春颜等一批先进典型。
实行发展党员总量调控。制定《发展党员三年规划》,着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开展“5+6+5”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示范班,做好失联党员处置和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工作,推行发展党员半年调控,建立发展党员政治审查负面清单,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总量控制、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目前,全市310739名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占21.97%,中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51.57%。
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党课载体,举办“党课开讲啦”成果展演活动,持续提升党课教育质量和成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若干措施》,有效破解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问题。扎实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建成“互联网+党建”云平台,总结完善“一云两库三触点”管理模式,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创新建设“三色”远教站点,形成渭南党建网站、“渭南先锋”微信公众号、党建电视栏目等立体化、全覆盖的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制作《清风》《张桥村的书记们》等千余部党员教学电视片,其中32部在中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获奖。
凝聚“两个作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行党建引领疫情防控“1168”模式,实行“党建+网格”“四化”管理,全市2832个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共组建党员先锋队3146个,设置党员先锋岗14783个,划分党员责任区28876个,6万多名党员常态化践行“八个带头”、下沉一线当好“六员”,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疫情防控网络,扎实推进“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落地,为全市人民生命健康筑起“安全屏障”。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我市零时差、不过夜落实中省部署要求,党建引领、党员带头、部门联动,广大党员冲锋在一线,纷纷变身网格员,“志愿红”“天使白”“守护蓝”,汇聚起了全民抗疫的磅礴力量。华州、大荔突发汛情,又是党员干部闻“汛”而动,组建突击小分队,连夜奔赴现场,处置隐患、抽排积水、转移群众,以“服务温度”生动诠释“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先行先试,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助力65.59万人稳定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一项项喜人的成就,凸显着我市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努力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